「跨文化的對話」楊曉昆與林作賢雙人展"Dialogue of Cross-Culture" Exhibition
商設藝廊即日起至11/28展出楊曉昆與林作賢老師「跨文化的對話」雙人展。歡迎全校師生蒞臨設計大樓3樓商設藝廊欣賞指教。
▍創作理念
對話的藝術哲學(Dialog philosophie)是以「我-汝關係」(I-Thou relationship)為基礎的(Fundamental)造型設計與創作,透過真誠且真實的溝通,在不斷對話 (Dialogue) 中重現人類存在經驗的重要性,且以基督的愛為起點,從愛出發(Base on love)且用謙卑與包容來消弭歧見與差異。兩岸藝術的對話,從簡單的色彩元素與豐富的工藝技法開始展開。掐絲琺瑯畫是指尖上的藝術!掐絲琺瑯畫的創作過程不僅繁瑣,更需要耐心和細致,用認真的心態來對待,它能真實地反映出創作者內心最深處的「真與美」,以及對生活藝術的追求和意境。掐絲琺瑯畫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,是文化創意的頂峰之作,藝術界的奇跡,是工藝品與藝術品的結合,以及其藝術效果渾厚莊重,圖案線條精細清晰,豪華典雅而聞名。此畫可以運用國畫之工筆及油畫之色彩等多種繪畫表現方式,借用景泰藍掐絲,點藍技法與現代工藝結合而呈現出不一樣的藝術風格,不同於一般油畫、國畫等,它給人更直觀的動態效果,是一種集裝飾、藝術欣賞收藏價值于一體的工藝畫品。
▍作者簡介
楊曉昆女士,出生於貴州,祖籍上海,現居住在中國大陸深圳和台灣兩地,自幼喜愛藝術,1990年畢業於貴州凱里學院美術系,在校時有系統性的學習了國畫、工藝美術、油畫等教學技法,並時常到邊遠山區,少數民族聚居地采風寫生,深入生活,經由了解在地豐富多彩獨特的民族文化,給自己的繪畫人生增添更多的經歷。畢業後雖在藝術相關領域工作,發現很長一段時間無法突破自己,也在努力找回自己,找回生命的意義。直到十年前接觸掐絲琺瑯畫以後,便開始專注並研習掐絲琺瑯畫法,借由傳統藝術邁進到時尚,前衛意識的構想,繪畫就是畫家的聲音,心靈的表達,創新是每個藝術家的追求的夢想,對我而言亦然如此,沒有任何東西能超越繪畫給我帶來的快樂與充實,畫出唯一的自己,也從中找到自己。
林作賢,一位1969年出生於台東的跨域藝術家,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生,香港新亞研究所哲學博士候選人,自由作家,出版著作有:《喝茶的老爸:童詩百首》、《人格心理學概論》、《班級經營》、《用心最好》、《狂狷四十:詩文集》、《宜蘭縣別有天》等超過30本。專注於運用更基礎且多元的媒材,將現實生活中的社會事件與價值衝突,在不斷地觸發對話與交通造就後,持續堅持且創作出所要表達的人生經驗。2016年初個展《德、意、志》外以雙人畫展為主,已辦理《理性與感性:2014》、《原藝林夏:2016》、《小小孫中山,從愛出發:2016》等雙人展覽。